地方建设高潮迭起 解决小口径无缝钢管地方融资问题日益迫切
改革正逐渐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在2013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称,今年要以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为突破口,抓紧清理、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
“对于条件成熟,精密无缝管市场、企业{山东无缝钢管厂}和地方已经准备好的事项,要坚决放开,不要犹豫,不能拖延。”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徐绍史再次强调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
不过,迄今为止尽管审批项目削减了近七成,但剩下的三成却是难改的硬骨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审批改革的实质是政府权力的调整、转移和下放,涉及各部门间的利益调整,阻力肯定会有的。
其中,导致出现目前中央、地方投资热情两极分化的症结所在就是,地方承担着与其财力极不相匹配的事权。
“地方建设高潮迭起,如何解决小口径无缝钢管地方融资问题日益迫切,而钱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财权与事权匹配的问题”。林凌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面对这么多获批的项目,肯定需要一大笔巨额资金。就2012年来说,5月、6月两个月的投资超过5000亿元。据民生证券测算,去年9月获批的25个轨道交通项目几乎全部由地方政府主导出资,涉及地方配套资金约3000亿元,其余多数来自银行贷款。
“去年获批的那些项目,意味着地方政府要有足够的资金,这些项目才可以开工”。林凌说,项目获批越多,地方配套的资金压力就越大,“就算审批过关的项目,因资金匮乏难启动的也不少。”
融资难在去年便已导致很多项目停工。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书记朱启远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银行的资金更紧张,一般不会轻易放款。
问题是,与去年相比,今年各地的小口径无缝钢管投资额却有增无减。城轨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国家发改委运输所最近一份报告证实:2012年获批的轨道项目投资共计2650亿元,预计2013年城轨投资规模在2800亿元左右。
此外,今年各地发债相比此前更困难。国家审计署6月10日公布了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的抽查结果:地方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地方融资的压力与日俱增。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系主任曾康华给出的化解地方债危局的关键药方是进行财税体制的改革。
|